不是隨便塗鴉!古埃及色彩的秘密語法

2025-10-05 05:59:39 精彩瞬间回顾

提到古埃及,你第一個想到的畫面是什麼?是金碧輝煌的法老面具,還是神秘莫測的神廟壁畫?但你注意過,那些圖像上的斑斕色彩嗎?一面壁畫、一座雕像,那些色彩的運用都蘊含著特定的寓意。那麼,古埃及人是如何運用色彩來傳遞他們的世界觀?

讓我們來看看古埃及的色彩,看看究竟這些顏色到底代表了什麼,又是如何塑造了埃及人對世界的理解。

文章導覽 ⋮⋮ 權力與信仰的語言|結語與推薦閱讀

權力與信仰的語言

色彩不只是色彩,它是權力與信仰的語言

從棺木、牆面到衣服,埃及人用色很有邏輯!在古埃及,顏色不僅僅是裝飾,而是一種信仰語言,一種與神明溝通的符號體系。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概念,影響著人們對生命、死亡、權力與宇宙秩序的表達與理解。

當我們凝視一幅古埃及壁畫,映入眼簾的不僅是形象,而是一個經過造型與色彩構築的神聖宇宙。古埃及人並非隨意選擇顏色,而是以顏色作為理解世界的框架,將其融入社會秩序、神話系統與日常生活。那麼,古埃及人是如何選擇並運用這些色彩的?它們又隱藏著哪些深遠的意涵?

黃色與金色:神性與不朽

說到金色(nebw)與黃色(khenet),你可能會想到法老的面具或是陽光灑落在尼羅河上的輝煌。的確,因為在古埃及,金色與黃色代表了永恆與神聖。太陽神拉(Ra)就經常以金色皮膚呈現,而法老的面具,如圖坦卡門(Tutankhamun)著名的黃金面具,也透過金色展現神聖與權力。

在古埃及文化中,金色與黃色意味著再生、永生與神聖權威,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延伸。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《阿蒙神雕像》(西元前945–712年)即是一尊金製神像,阿蒙神姿勢直立,雙臂垂放,頭頂的雙羽冠,像是通往天界的記號。祂全身以閃耀金質鑄造,象徵神祇的永恆肉身,是太陽神聖力量的具體化。

這類雕像像是連接現世與神界的橋梁,通過精緻工藝,埃及藝術不僅描繪信仰,更將無形信念,轉化為可見的存在。從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到神廟壁畫,金色無處不在,彰顯著太陽的神力與君權的正統性。

Front | Statuette of Amun.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. (ca. 945–712 B.C.). Gold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Right profile | Statuette of Amun.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. (ca. 945–712 B.C.). Gold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紅色:生命與毀滅的雙重意涵

在古埃及文化中,紅色(desher)具有雙重性格,是一種矛盾的色彩。它象徵著血液與生命,是太陽神拉(Ra)與戰神賽特(Seth)的顏色,代表能量與勝利。戰爭中,紅色經常用於戰士的護身符,以求勝利與保護。但另一方面,紅色也與混亂、憤怒及毀滅相關,例如象徵荒漠與災難的賽特,其形象也經常帶有紅色元素。

這種雙重性體現了古埃及人對自然與神性的理解:生命與死亡、秩序與混亂,永遠相互依存。

有趣的是,埃及人相信邪惡的化身賽特(Seth),那個殺死歐西里斯(Osiris)的反派神祇,就是紅色的。因此,在一些儀式中,他們甚至會用紅色的顏料來詛咒敵人。

綠色:重生與豐饒的象徵

如果你穿越回古埃及,發現自己在來生審判時被畫成綠色,先別慌,這其實是個好兆頭!

綠色(wadj)在埃及語中意指尼羅河帶來的豐饒、繁榮與重生,同時也與歐西里斯復活的傳說有關。這位冥界之王與再生之神在墓室壁畫中通常是綠色的,象徵著生命的循環往復。

在赫涅塔薇的外棺中,綠色就出現在神祇之膚與聖物之表。此時,綠色是信仰顏色,一種內在的重申:生命會回來,死亡只是一次過境。畫面上可見,綠色的聖甲蟲象徵著重生與創造,而掌管冥界與農耕的綠面奧西里斯神,以自身證成死亡不等於終結,而是神聖秩序的一環。綠,代表著大地的復甦,也代表著亡者歸返的可能。

此外,綠松石與孔雀石是古埃及人最愛用的綠色材料,不僅用於裝飾,常用於護身符,被視為是能驅邪避凶的神聖礦石。

Outer Coffin of the Chantress of Amun-Re Henettawy.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(ca. 1000–945 B.C.). Wood, gesso, paint, varnish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Detail | Outer Coffin of the Chantress of Amun-Re Henettawy.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(ca. 1000–945 B.C.). Wood, gesso, paint, varnish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Detail | Outer Coffin of the Chantress of Amun-Re Henettawy.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(ca. 1000–945 B.C.). Wood, gesso, paint, varnish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藍色與宇宙:從尼羅河到天穹

藍色(irtiu)在古埃及文化中象徵神聖與守護,亦象徵著尼羅河的豐饒、蒼穹的廣闊及諸神的神力等寓意。青金石(Lapis Lazuli)則因其深邃的藍色,被視為來自天堂的寶石。法老與神像常佩戴青金石飾品,以示與神界的聯繫。

藍色承載著對死後來生的信仰,如圖坦卡門的面具上鑲嵌著青金石,即象徵著他對來世的準備與保護。在壁畫與雕像上使用藍色,常常是為了強調神聖性。如在法老的權杖、神像的頭飾上,就經常可以見到一抹深邃的藍,象徵著神聖的保護與永恆。下面這尊身披藍釉的沙布提(Shabti)像,就如同一枚準備接令的藍色誓言。

沙布提像為古埃及的人偶陪葬品,是墓主人在冥界的工作代理人。在古埃及文化中,人死後需在地府中進行勞動,沙布提則可替代墓主人完成工作。這尊以藍釉陶瓷燒製的沙布提,不僅有著塞提一世的王者容貌,更以雙手持鋤、胸前交叉的動作,象徵對勞動召喚的服從與準備。器身上的聖書體寫著《亡者之書》第六章,那不是裝飾,而是一段召喚語言,召喚一個服從而帶神性的亡者代理人,持續守護亡者。

Shabti of Seti I. New Kingdom, Ramesside. (ca. 1294–1279 B.C.). Faience, paint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黑色與永恆:死亡與重生並存

現代人一提到黑色,可能會想到哀悼或死亡。但在古埃及,黑色(kem)不僅僅意味著死亡,但同時也象徵來世的重生。尼羅河泛濫後留下的黑土,被稱為「Kemet」,這也是埃及這個國家的古名,意指「黑色之地」。它象徵著肥沃的土壤,意味著生命的延續。因此,黑色雖與冥界有關,但也代表著來生的希望。

冥界神阿努比斯(Anubis)通常被描繪為黑色的豺狼形象,象徵著對死者的保護與來世的重生。因此,黑色並非單純的終結,而是新生命的開端。這尊阿努比斯神像,以漆黑犬首人身之姿宣示牠的來世職責:迎接亡者、守護靈魂。神像雖是靜止姿態,視覺卻如斧劈般銳利,從羽狀衣飾的筆觸,到刻劃清晰的長假髮與胸飾,全是對細節的極致掌控。黑色在古埃及不是死亡的象徵,而是再生與尼羅河泥土的顏色,代表更新與守護力。

Statuette of Anubis. New Kingdom, Ramesside. Ptolemaic Period. (332–30 B.C.). Plastered and painted wood. image 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.

白色:純淨與神聖的象徵

白色在古埃及代表純潔、神聖與儀式。白色也是神職人員的服飾色,一種木乃伊亞麻的色調,是對再生的冥想。從祭司的長袍、聖殿的裝飾至木乃伊的裹屍布皆為純潔的白色,象徵與神祇的聯繫。白色的明礬石膏(gypsum)也常用於雕刻,以突顯神聖的本質。白色的石灰岩也常被用來建造神廟與陵墓,象徵對神明與來世的虔敬。

在葬禮中,白色與來世幸福密切相關,確保死者能夠安息並進入來世的樂園。

Coffin of Nesykhonsu. (c. 976–889 BCE). gessoed and painted sycamore fig. image © The Cleveland Art Museum.

文章導覽 ⋮⋮ 權力與信仰的語言|結語與推薦閱讀

古埃及色彩的神聖語法:你看懂了嗎?

古埃及人的色彩並不只是顏料或裝飾,更是一種信仰文化的密碼,講述著埃及人對生命、神祇與宇宙秩序的理解,也構築著他們對來世的想像。認識古埃及人對色彩的運用,能更理解古埃及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的存在。當你再度看見這些色彩時,請試著解讀它們的意義,從色彩進入理解古埃及的信仰與世界觀。

NBA投篮最怪异搞笑的10位球员,前3令人忍俊不禁,第一无人能复制
Air Jordan XXXIV LOW 郭艾伦球员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