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上运动服
他们 身形矫健 战无不胜
换上警服
他们 成为犯罪的克星
服务群众的贴心人
他们将 不退缩、不放弃的
体育精神
融入到平凡的公安工作中
践行着他们的忠诚与热血
一起来看看
冠军们的 华丽转身
世界冠军变身外事民警
No.1
▲点击海报变装
如今的张林丽是一名外事民警,负责办理外国人证件和案件。不过,在窗口办证时,她还是会经常被群众认出是曾经的世界冠军。
张林丽回忆说,她14岁时因为跑得快,被田径教练马俊仁称赞 “是个田径的好苗子”;到了17岁,就被马俊仁调入 辽宁省田径队。著名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比她晚一年来省队,可以说是她的“师妹”。省队训练是“魔鬼式”的,每天一个马拉松是常规项目。张林丽记忆中最严酷的是冬天在沈阳的训练,当时她的汗水结成冰碴把脖子都扎破了,但脚步不能停,弄得她边跑边哭。
但艰苦的训练,终于换来她成绩的突飞猛进。1992年,张林丽刚满18岁,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,不仅拿到 世界冠军,还 打破亚洲纪录。第二年,张林丽又参加了世界杯马拉松赛,取得了 个人亚军和团队冠军。
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,张林丽选择退役。她听说厦门很美,于是来到厦门大学读书,毕业后进入厦门市公安局。入警前,她以为当警察就是抓小偷,还信心满满地想“一定跑得过小偷”,没想到却当了外事警察。随着竞赛的时光远去,张林丽的生活归于平淡,但她有时还会梦见当年训练时的场景。张林丽说,这是她“心底一辈子的怀念”。
“亚洲散打王” “抓逃”是好手
No.1
▲点击海报变装
郜武超10岁时进入山东曹县武校学习武术。经过三年基础练习,他正式开始武术散打专业的学习。“我父母一直以为我学的是武术套路,学散打我瞒了他们10年。”郜武超说,武术套路以表演为主,安全系数高;而散打是对抗式的,受伤是家常便饭,所以他不敢告诉父母。
2004年,郜武超进入黑龙江省运动队,和王濛及申雪、赵宏博等奥运冠军同队;2008年,他进入哈尔滨体育学院学习,又和奥运冠军们成了校友。期间,郜武超训练很刻苦,每天5点起床,一天训练4次。为参加60kg级的比赛,他严格控制体重,高强度训练和极少的食物摄入形成强烈的反差,特别是比赛前 “减到身体几乎没有水分,手掌都是干瘪的”。可别因此小看他,他是力量和速度型选手,特别是弹跳力很好,队友们都称呼他为 “插翅虎”。
2007年,17岁的郜武超入选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亚洲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60kg级比赛。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,就拿到了冠军,也获得 “亚洲散打王”称号。
2013年,郜武超选择退役,次年考入厦门市公安局,成为一名特警队员。当运动员的时候,郜武超喜欢研究对手动作再想战术;当警察后,他更是把观察细节用在“抓逃”上。 2018年,一次在火车站巡逻时,郜武超发现有三名男子眼神闪躲,上前盘问后发现其中两人是在逃人员,一并将其抓获。
“水上飞”成就破案高手
No.1
▲点击海报变装
身高1.9米,长胳膊长腿……陈凡有着让人羡慕的身高和身材,他说,这有一半的功劳是来自他当职业游泳运动员的经历。
陈凡15岁时进入福建省游泳队,开始职业运动员生涯。那时,他每天泡在水里6个小时,游12公里是基本科目。后来,他参加国家队集训,还和孙杨等名将一起训练和比赛过。
陈凡19岁那年,第一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运动会。之后,他开始崭露头角,比如在2009年和队友参加全国4×200米混合泳接力赛,打破福建纪录并一直保持至今;2011年参加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,打破全省“沉睡13年之久”的100米自由泳纪录,并有了 “水上飞”的称号。
2012年,陈凡选择退役,并考入厦门市公安局。入警后,陈凡也多次参与各大体育赛事,均取得了不俗的战绩。2015年,陈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公安系统第三届游泳(救生)比赛,个人独揽 “五金一银”,成为公安部历届游泳救生比赛 单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。
从职业游泳运动员到 刑警,陈凡专业跨度很大。初到刑警岗位,他一切从零开始学,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反复向老民警请教,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要求。 他的破案水平不断提高,就在前几天,他仅用四个小时就破获了一起系列入室盗窃案。
不同的赛场,一样的顽强拼搏
不同的战袍,一样的坚守奉献
为他们点赞
来源:厦门警方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